网媒记者游江西--走进三色乐安

 时间:2016-05-08 06:51 来源:中国香港每日电讯新闻社责任编辑:张焱
   2016年清晨,在若隐若现的云雾中,来自祖国各地的网媒记者,分乘两辆大巴车,走进三色安乐,正式开启全国网媒记者游江西的采风之旅。

                                                                                      乐安清晨

2016年清晨,在若隐若现的云雾中,来自祖国各地的网媒记者,分乘两辆大巴车,走进三色乐安,正式开启全国网媒记者游江西的采风之旅。
 
乐安,有“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之说,没有到江西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了乐安古樟林,早就有一睹为快的想法了!车到牛田村后,大家依次下车,在乐安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小李的带领下,迫不及待的走向那传说中的那一片浩瀚的樟海。
 
小李介绍,古樟林位于乐安县牛田镇乌江水畔,遗世而独立,蔚为壮观。虽然没有还没有到小李所说的古樟林海,但是我们行进的路上,两边也是高大的古樟树,网媒记者们不停的停下脚步,用手机、相机不停的拍摄。

                                           行进在樟树林里的网媒记者

穿过横担于乌江的吊桥,我们来到了古樟树林,放眼望去,一棵棵高大的樟树遮天蔽日,望不到边际。粗壮的树干、宽大的树冠、稠密的枝条,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森林的童话世界。古樟树的枝条在空中往来交错,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自然的图案,如菱形、似三角,让网媒记者们赞叹不已。
 
今天,让记者们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担任讲解的,是乐安的少先队讲解员,别看年龄小,可是讲解起来,一点也不比职业讲解员逊色。
 
红领巾讲解员告诉我们,乐安的古樟之美,美在千年沧桑。据调查,古樟林树龄大多在数百年以上,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棵,800年以上的1400多棵,树龄最长的一棵超过千年。现在,乐安县委、县政府已经开始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来开发这座森林宝藏,让她早出深闺,走入世界,成为人们享受自然的休闲胜地。

                                                        红领巾讲解员

红领巾讲解员的讲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9时10分许,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颁发证书仪式正式开始,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代表向中共乐安县委书记彭银贵颁发了认定证书。牛田古樟林被认定为“规模最大的古樟林——中国第一古樟林” ,这一项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的诞生,更加印证了古樟林的悠久魅力。


                                                  湖坪古村祠堂
 
参加完仪式,网媒记者继续乘车出发,赶赴第二个采风地点,乐安县胡坪古村。
 
湖坪古村,是一座保持的很完成的古代建筑群。以祠堂、牌坊、民居为主,古色古香,原汁原味。村里有有一座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的祠堂,据导游介绍,这座祠堂,曾经是红军的指挥部,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曾在这里居住,指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继续长征。
 
走在湖坪古村,让网媒记者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里的用石头铺就的村道、狭窄悠长的胡同、古朴典雅的木门、石头上绿绿的苔藓,都让我们惊叹。


                                                   湖坪小巷草青青
 
村里的民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布局简洁,朴实素雅。外看,一般为长方形平面,用空斗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坡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有阶梯形、弓形、云形,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还能挡盗防贼。
 
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明代多前堂后厅,清代多前厅后堂,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堂,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用木质装修的“宝壁”、屏门、隔扇将厅堂内部自由分隔,下堂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左边神龛内摆有先祖牌位,旁有香烛插座、长明灯、铁铃,下有短梯,供人家上灯祭祖之用。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供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
 
居宅一般都有前门后门,前门通正厅,后门连便厅或厨房。明代和清代前期正门多为侧入式,清中期以后大门一般开在中轴线上。门的形式各异,以一字门、八字门、牌坊式门、凸入式门和门罩式门较为普遍。
 
随着湖坪古村的保护开发,不久的将来,湖坪古村也会走出乐安、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湖坪古建一角
 
告别湖坪,我们又踏上路途,去往下一个采风地点--流坑古村。
 
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
 
元代时期,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时达28所。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江西省有30名以上进士的村子仅有4个,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个文物遗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


                                                           流坑建筑群
 
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村中,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巷道内鹅卵石铺地,住宅、宗祠临巷而建,占地361万平方米。村中现存500余幢建筑中,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这些传统建筑中,有古典风范的民居建筑,有宏伟壮观的宗祠建筑,有幽雅别致的庙宇建筑,有功能各异的文化建筑,如纪念性楼堂、书院、戏台、牌坊等,还有店铺、水井、桥梁、古墓、古塔遗址等,可以说,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类型在该村都能够看到。计有戏台、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古村门等遗址32处。村内还有颇多的由于数代同堂或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形成的建筑群组,重要的有18组,如“大宾第建筑群组”、“星第门建筑群组”、“思义堂建筑群组”和“处仁门建筑群组”,数幢建筑前后相连,左右相通,合纵连横,曲折多变,出入是门,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给人形成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其规模气魄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流坑屋顶的砖雕
 
流坑的古民居虽外观简朴,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集木、砖、石雕(刻)及彩绘、墨绘、书法于一体,工艺精湛。木雕、木刻,斜撑、雀替、门窗格扇这些构件都经过精雕细琢,题材丰富,手法多样,家家户户都不相同。砖雕、砖刻、石雕、石刻、彩画、墨绘等装饰随处可见。


                                                      守护古村的村民
 
流坑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却有着“千古第一村”的美誉。它始建于五代南唐时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着30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还有900多户村民守着先祖留下的产业在这里劳作、生活。
 
流坑,这个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的偏僻小村庄,有一种远离商业的喧嚣,保持一份静谧与古朴,从而成为人们寻求心灵安静的一片净土。
 
本文作者:香港每日电讯新闻社新闻总监   雪峰      摄影:雪峰
 
走进三色乐安采风剪影: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