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日电讯 ▪ 香江新闻中交三航局讯(CAN通讯员 吴俊 胡兴顺)在中交三航局盐城界牌码头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员吴俊站在码头前沿,紧紧盯着正在绑扎的钢筋。“这里的立板竖向和肋板横向都有两根交叉的斜向钢筋,钢筋间距、数量一定要严格控制,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则会造成安全隐患。”
完成作业交底后,他沿着码头继续巡察,其间时不时停下脚步,弯腰检查着已完成的施工部分,直到确认无误后才继续前行。
在工程顺利推进之际,吴俊在项目降水首件核算时注意到,项目实际成本远超指标成本。作为降水分项工程的负责人,他主动与项目经理沟通,并组织成立了QC小组,带领项目青年骨干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吴俊仔细翻看物料采购记录,从采购的种类、数量到价格,逐一审查。“这些数字不对劲,”他指着记录表,看向身旁的小组成员,“材料投入怎么会高出标后成本这么多?”经过对标成本分析,他们发现材料投入高于标后成本正是导致超支的主要原因。
“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找到一种更为经济高效的替代方案。”吴俊说道。于是,他带领小组成员开始了探索之旅,他翻阅了大量行业内类似项目的资料,实地调研现场施工情况,整天忙得团团转。
“电泵接线太复杂了,我们基坑开挖的时候,挖机经常把电线扯断,不安全也不方便。”在与现场工人交流的过程中,吴俊灵光一闪,想到引入气动降水来代替传统降水的方法,他迅速召集小组成员开会讨论。
“气动降水可以避免水下用电,实现基坑内无电化降水,它的用电设备数量仅为传统降水的一半,电缆线使用数量也大幅减少。”吴俊详细解释道。“是呀,电泵还会经常烧泵,要时刻让人测水位,减少用电是个好法子。”小组成员纷纷表示赞同。
经过充分讨论,项目最终决定采用气动降水来代替传统降水的方法。这一改进措施不仅解决了分项成本高的难题,还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本质安全。
项目建设过程中,吴俊始终将品质控制放在首位。在码头保护层控制施工期间,为解决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偏位的问题,吴俊牺牲数次晚间休息时间,与组员一起研究、完善出以圆形垫块替代传统方形垫块的优化方案。
“圆形垫块强度高达70兆帕,不易破碎,且采用与混凝土相同材料,能完美融合,还有效防腐、防混凝土脱落。”吴俊谈起改进成果神采奕奕,“为了工程品质,这点睡眠时间不算啥。”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还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2023年,项目获得盐城市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达标项目,并成功挂牌江苏省交通优质工程。
沥青厂房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推进整体进度的关键一环。面对紧张的工期节点,他主动申请夜间值班,“夜间施工是工人最疲惫的时候,要保证浇筑的顺利完成,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我年轻,有精力,让我来。”经过三天两夜的鏖战,3413立方米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吴俊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江苏分公司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每一次毫厘之间练就“匠心”,在拿到江苏分公司QC成果发布三等奖时吴俊开心的说:“感谢项目提供的平台,让我离劳模工匠之梦,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