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渔港的“蝶变”

 时间:2025-09-10 17:45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杨威
   香港每日电讯,香港特别行政区网络新闻日报

         香港每日电讯 ▪ 香江新闻中交三航局讯(CAN通讯员  胡兴顺) 凌晨4点,已渐露天光,准备出海的渔民汇集在万宁乌场一级渔港码头。渔港码头光洁平坦,两旁的防撞条装点着渔船泊位,新架设的路灯和宽 的步梯保障了渔民进出船安全。很快,一艘艘渔船井然有序地驶离渔港,满载着希望向大海深处挺近。

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万宁乌场一级渔港位于万宁市万城镇乌场村,清道光时期,因渔场盛产乌鱼(马鲛鱼的方言叫法),而后被称为乌场渔港。

2018年,万宁乌场一级渔港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沿海渔港规划项目,对原有乌场渔港进行提升改造,形成集渔业生产服务、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于是,一场百年渔港的升级战由三航建设者开枪领跑。

“码头采用高桩码头结构,施工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困难的是对周边环保保护。”项目经理张曰瑞介绍起这片渔港改造前后的点点滴滴。

在离施工现场100米处的大担石灯塔附近,有数量较多的鹿角珊瑚、杯形珊瑚和陀螺珊瑚,这些珊瑚的生长对水质清洁和水流畅通的环境要求较高,污浊的淤泥会阻碍珊瑚虫共生藻类的光合作用,使珊瑚虫窒息而死。项目施工将会对周边的珊瑚资源带来潜在威胁。为此,项目团队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对临近海域珊瑚资源现状以及保护方案做了研究论证,最终确定“就地保护”和“异地移栽”两种方式。

有少部分珊瑚需要移植,更多的是要就地保护,为筑牢珊瑚和码头之间的防污“墙”,项目团队在开工建设当日即在大担石灯塔所在的小岛周边铺设起1200米防污帘,防污帘连接采用蓬扣式分段拼接,自水面延伸至海底,下部布设悬坠混凝土块体,可以有效避免海上的油污或者水中悬浮物影响破坏水下珊瑚的生长。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对万宁乌场一级渔港项目就地保护珊瑚监测报告,就地保护的珊瑚存活率为100%。

“一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合理把握保护和施工的关系,以绿色施工为己任,助力环保渔港建设。”项目经理张曰瑞说。项目团队从生态保护、服务渔民角度出发,进行自我加压,在施工时先进行防波堤的建设,再做港内疏浚,为防止抛石施工、疏浚施工造成海底泥沙的搅动,造成附近水域浑浊,在防波堤底部铺土工布,抛石时采用比较大的石块,严格控制石料的含泥量。“你们来施工后,海水水质居然更好了,还是‘国家队’本领高。”万宁市环保局负责人人在项目调研时,为项目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不止是海水变清、变绿、变斑斓。改变,也体现在岸上。

原本只有139米的老码头已经拆除修复,与A、B、C区码头相连,形成560米长的渔业码头。为了便民,建好的新码头已经向当地渔民开放使用。渔季时,渔民带回来的渔获很多,港内人潮涌动,归港的渔民、收鱼的商贩,还有前来“捡漏”的村民,十分热闹,曾经落寞的小渔港,如今蝶变成渔港经济圈。

傍晚,归港的渔船、卸鱼的渔民、验鱼的鱼贩在新建的渔港码头上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看着满船“鲜味”发往全国各地,75岁的万宁渔民老王感叹:“老渔港换了新面貌,终于又热闹起来了。”


(责任编辑:杨威)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