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耳朵”管安全“稳得很”

 时间:2025-08-06 16:55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柳思雨
   香港每日电讯,香港特别行政区网络新闻日报

        香港每日电讯 ▪ 香江新闻中交三航局讯(CAN通讯员 宋杨晶)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打破了海上的宁静。“刘总监,这次台风来势汹汹,接下来咋整啊?”对讲机里的急报让所有人看向中交三航局青洲海上风电项目安全总监刘静。“怕啥子!按照防台应急响应标准程序,开始防台应急响应工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坚定地回答道。

因为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汉子,刘静被大家打趣地称为“耙耳朵”,但这个称呼可一点也没影响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在过去的6年里,他先后参与了5个海上风电项目施工,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被业主评为2022年度、2023年度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在此期间,他还配合业主单位创建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提起刘静,大家都说“耙耳朵”管安全,那叫一个麻溜,雷厉风行得很。

海风猛烈地拍打着窗户,发出砰砰的声响。此次防台正值施工高峰期,现场船只众多。刘静眉头紧锁,紧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船舶数据和复杂的海域图,脑海中不断组合、分析每艘船的特性、位置以及周边海域的情况。在他的精心安排下,起重船、支腿船、拖轮、锚艇等30艘施工船舶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到了各自的避风港湾。

七天后,台风过境、防台预警解除。刘静的脸上虽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毅与果断。他马不停蹄地组织各部门,对交通船进行风后安全检查。

“这交通船可是我们运输施工人员的关键,一点马虎不得。只有它安全了,大家才能安心地复工嘞!”刘静有条不紊地对船舶起重机械设备、安全设备设施和甲板作业工器具逐一进行测试和检查,并安排人员分批次上船。

随着现场32架风机安装工作的顺利推进,施工窗口期在不经意间悄然缩短。工友们围坐在一团,满心想着赶紧抢工期,早日完成风机安装。“这天气虽然不太好,但只要咱们加把劲,咬咬牙,应该能赶在计划之前完成。”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率先开口,其他工人也纷纷附和。

“安全生产不是摆龙门阵,没得‘将就’二字!”刘静低沉而有力的声音盖过了嘈杂的议论声。“我们必须保护好项目全年的安全生产成果,这不是在耽误时间,而是对我们自己、对家人、对整个项目负责。”他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众人的心坎上。最终,大家耐心等待窗口期,安全生产的旗帜在狂风巨浪中稳稳飘扬。

随着海风渐渐柔和,波涛也不再那般汹涌,期盼已久的海况终于好转。4台风机的安装成了施工关键。刘静像上了发条一般,浑身散发着拼劲。

天还未亮,刘静便化身为海上的“气象观测员”,早早地守在电脑前,在工作群发布气象信息,确保现场船机安全。当夜色深沉,万物寂静时,他办公室的那盏灯依旧亮着,周围堆满了各类船舶文件。每一条入场船舶的证书资料,他都像“过筛子”一样严格审核。

“安全台账比老婆的账本还精细。”施工队长老周常拿刘静打趣。36本手写值班记录按色标分类:红色封皮是极端天气应对、黄色是船舶准入审查、蓝色是日常巡查日志。每本边缘都插着便签条,重要事项用四川人特有的叠词标注:“钢丝绳磨损要检查得巴巴适适”。

当最后一台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时,刘静正猫着腰检查救生筏有效期。夕阳把他的影子拉长在甲板上,工友们忽然发现,这个总被调侃“怕老婆”的男人,背影变得竟如此高大,为整个项目稳稳地撑起了安全保护屏障。


(责任编辑:柳思雨)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