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日电讯 • 香江新闻讯消息(CAN通讯员 张译之)2024年11月12日上午8时,在岳圩口岸联线公路通车前夕,“畅享新通道 迈步迎通车”迷你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赛。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起,来自项目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部近100名选手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跑线,沿着广西岳圩口岸联线公路“赛道”奋力奔跑。
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广西岳圩口岸联线公路项目,位于中越边境的靖西市。该项目北与合那高速公路相连,向南直达中越边界国家一级口岸——岳圩口岸,总路线全长8.9公里,其中包含3座桥梁,4座隧道。
在汉邦2号隧道补给点,选手们在补充能量的同时,谈笑风生地聊道:“咱们靖西境内山清水秀,正是喀斯特地貌精华之所在啊!在这样的条件下顺利修筑隧道,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吧?”
原来,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围岩成分主要为易受溶蚀的石灰石,很大概率会出现垂直断裂带以及岩溶溶腔等情况。倘若直接开挖作业,“岩石包豆腐”的地质结构极易引发隧道失稳坍塌、涌泥涌水等事故。“我们干工程可不能指望运气的!”一同参赛的项目安全总监黄磊右手指向前方认真地笑答:“就在这条隧道500米处,便是软泥碎石填充型溶洞,也是整条隧道最脆弱之处。”
不似以往摸着石头过河,依靠人的坚韧和大自然做极限拉扯。项目团队邀请了“智能工友”——隧道三维地质可视化综合预报工法作为隧道掘进的“开路”先锋。在开挖前,项目团队先利用“物探”技术,在围岩上布置震源,并放置传感器在山体围岩里,根据传感器所反馈的波长和波速判断围岩的含水率和硬度。在异常报告点再次进行“钻探”方法进行二次求证,在开挖工作面上用红油漆标注的孔位处并钻入6.5公分厘米,以便更加精准地了解钻孔处的具体地质情况。项目团队结合“物探”的广度和“钻探”的精度建立二维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便能初步生成待开挖地质预判结果。
“预判结果仅仅停留在二维方式上,准确度可靠吗?”选手追问道。“别急,还有第三步呢。” 黄磊继续讲述着。在汉邦2号隧道YK6+578~YK6+552处,项目团队根据二维切片图分析的结论对模型进行修正,生成出异常三维地质模型。数据模型显示,前方竟“隐藏着”一片大型填充型溶洞,面积几乎覆盖了整个掌子面。
技术团队立即根据三维模型数据开展研讨进行设计变更,把将开挖的进尺从之前的每循环3米缩短减小到最低0.5米,并对系统锚杆、超前支护、钢拱架、混凝土厚度等稳固措施进行做相应调整,进一步加强了隧道的支护结构。
“真是一项好技术,摒弃了以往靠经验感觉的推敲,通过精准的数据为隧道安全开挖施工保驾护航。”选手赞叹道。
“不仅如此,在隧道施工危险段还设置了我们中交自创的隧道应急通信系统。”黄磊补充道。倘若出现隧道堵塞,被困工人即便在无信号的空间也能操作系统。通过通信系统,人员信息转化成电流,以大地为媒介从设备底部的钢筋头传送至外部值班室,以便第一时间了解被困人数、位置等信息,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救援方案。“这个系统在国内是首次应用,有了这样的保障,工人们也能更安心地施工了。”黄磊认真说道。
“前有智能工友开路,后有应急通讯系统守护,这安全感分分钟拉满!”选手们一边感叹一边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