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山脉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据清同治《湘乡县志》载:湘之山以龙山为最大,高峰矗立,环湘两百里,外望之,如阵云浮碧,因山势高大,群峰矗立,伸展如龙,故名龙山。
龙山山脉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据清同治《湘乡县志》载:“湘之山以龙山为最大,高峰矗立,环湘两百里,外望之,如阵云浮碧,因山势高大,群峰矗立,伸展如龙,故名龙山。主峰岳坪峰高达1513 . 6米,传为药王孙思邈炼丹、修炼之处。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龙山山脉的主要部分,位于湖南几何中心,娄底涟源西南部,距涟源市区30公里,距娄底市区35公里。沪昆高铁在龙山周边有娄底南、邵阳北两个站;于娄怀高速杨市出口上龙山只15公里,20分钟车程;或二广高速白马出口上龙山只15分钟车程(到规划中的公园西大门只有5分钟车程),距长沙黄花机场160公里,9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升格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9286公顷。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气候宜人
公园内气候温和凉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公园管理处(海拔680米)年平均气温13.6度,七月平均气温24.3度,并随海拔上升温度下降,是天然的避暑圣地。空气质量特别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最高每立方厘米达4.5万个(2016年检测数据),PM2.5浓度每立方厘米20微克以下,细菌含量每立方厘米700个以下,无环境辐射,是高品质的天然森林氧吧。
药文化历史上溯千年,底藴深厚
据《宝庆府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在杨家滩建立连道县治,因靠近龙山,故曰:龙城”,根据这记载,龙山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旧唐书》,《宝庆府志》,《湘乡县志》和《药王孙思邈年鉴》等历史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来龙山采药、著方,生活长达二十多年。岳坪峰顶为纪念药王孙思邈的古药王殿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明朝时所扩建,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正殿正中“药王殿”三个大字出自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之手。整个殿宇由条石、方石构成,墙面依稀可见字刻、图画等雕刻图文,屋顶采用大铁瓦覆盖,建筑工艺别具一格。陕西寨草庐、晒书石、治虎坪、龙泉井、洗药池、避暑仙境、药王衣冠冢等很多药王孙思邈生活的遗迹历历在目,并在龙山脚下孙家桥留有孙氏后裔300多人。
药王孙思邈流传下来的《千金方》药方在龙山传承已久,现流传在民间的手抄本千金药方有1240个,特别是从《千金方》演变而来的药酒方、药茶方、药膳方在龙山几乎是家喻户晓。药王孙思邈的神奇传说在龙山老少皆知,流传广泛,内涵丰富,传承深远,已经编印《药王孙思邈与龙山》和《龙山药王传说》。特别是药王民俗文化厚重,药王儒祭、进药王香、打药王醮、抽药王签等民俗活动礼仪规范,内容丰富。
水文景观灵秀瑰丽,观娱相融
公园内大小溪流四十多条,水流量较大的也有八条,四季常流,水质清冽。狮河景区湘中第一瀑布雄伟壮观,七彩碧波潭绚丽多彩;飞水漂流景区飞水瀑布高大雄壮;凤凰景区老龙潭的溪泉奔泻回旋;狮河和小洋江大小瀑布群布,或似玉练泻珠;或声若雷鸣;或像蛟龙狂奔;或犹缟素飘拂。白马湖烟波浩渺,更可泛舟探幽。
地质景观雄伟奇特,绝壁险峻
龙山山势高耸,危岩嶙峋,或参差磊落,或绝壁千仞。如龙山一绝的“宝石残月”,天工难得的“石棺材”,指点河山的“将军石”,状如神牛的“石牛相斗”双石相抱的“情侣观景”巧夺天工的“一线天”“仙人石”仙迹飘渺。
生物景观清凉秀色,层次分明
公园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湘中地区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龙山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茂密葱郁,植被覆盖率几乎达到100%,植物192科167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4种。观赏花木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花期相续,月月有花可赏。野生动物64科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2种,中国珍稀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涉及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氏鱼嬉戏于公园各条溪河。
近几年,涟源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开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全市两大旅游建设重点之一,做出了“一园带五镇,健康旅游龙山”的战略布局,正在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建设投入,建立大龙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区,主要建设生态养生度假村、药王文化展览区、中药种植观光园、药文化展览馆等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风景资源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休闲养生。随着龙山建设开发,接待能力改善,加大旅游宣传,龙山国家森林公园2013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养生基地”,2018年被批准建设“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龙山将成为湖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责任编辑:张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