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日电讯 ▪ 香江新闻西宁7月15日电(CAN记者 雪峰)“探访秘境 绽放世界”香港媒体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采访行活动,今日在西宁启动。
来自香港和青海的近20家主流媒体、20余名记者将在为期4天的时间内走访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实地探访研学基地、生态管护站、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了解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科技赋能以及自然教育和生态研学工作,记录传播祁连山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
启动仪式上,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才让多杰介绍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创建和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仪式上,青海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长韩强向港青媒体记者分享三则祁连山生态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祁连山下的牧民生态管护员。他们将“追鸟”当成新事业,通过认鸟、爱鸟、护鸟行动,发展“拍鸟经济”。“这不是简单的‘生计转变’,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韩强说。
第二个故事关于祁连山的野生动物。创建国家公园以来,祁连山的红外相机里,常有旱獭兄弟“放哨”、雪豹母子“踱步”、荒漠猫一家“聚会”、猞猁兔狲“嬉戏”等奇妙场景。“去年监测数据显示,雪豹种群稳定在251只,荒漠猫从‘难觅踪迹’到300—500只,黑颈鹤‘定居’195只,这是生态链完整度提升的鲜活注脚,是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充分印证。”韩强说。
第三个故事关于生态学校中的青少年。近年来,省内外联动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设立23所生态学校,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然教育活动。“一位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雪豹是山里的国王,我们要当它的骑士。’这份童真的承诺,正是生态保护的持久力量,更是祖国强盛的坚定信心。”韩强说。
“此次媒体行,是青海与香港两地深化交流、共话生态的重要桥梁。”中新社青海分社社长胡钟艺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发挥香港作为国际信息枢纽所具有的独特传媒视角与全球传播力,让发展与保护协同、人与自然共生的青海实践被世界看见、被全球读懂。
“作为港媒,我们期望用‘港式语言’让读者‘听懂’祁连山雪豹、黑颈鹤等物种存续及生态卫士的故事,深入了解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教育推广工作。”橙新闻记者陈柏源代表香港媒体发言。
随后,香港媒体记者获颁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形象推介官”证书,并开启采访行程。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产流地,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2017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深入探索“生态保护、生态科研、生态文化”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在生态保护、治理体系、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海北州人民政府主办,由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承办,青海省国际传播中心(筹)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