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从作风建设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5-06-30 12:42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雪峰
   香港每日电讯,香港特别行政区网络新闻日报

         在体制内禁酒,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规定,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作风建设到干部保护,从工作效率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禁酒的意义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一,这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十八大之前,那些年里,有多少干部在酒桌上跌倒?有的因饮酒过量而丧命,有的因酒后失态而身败名裂,还有的因酒后乱言而引发严重后果。一顿酒局,可能毁掉一个干部半生的奋斗;一桌酒菜,可能侵蚀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如今,深入基层问问百姓,他们最反感的,莫过于那些“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的干部。禁酒令看似无情,实则是用制度为干部筑牢防线,防止他们因酒而误入歧途。

第二,这是工作效率的革命

过去,基层干部三分之一的精力都耗费在喝酒应酬上。如今,这些时间被节省下来,用在了正事上。算一算:一个县有几百名干部,每人每周少喝两顿酒,一年下来能多出多少工作时间?如今,干部下乡调研,能够真正沉下心来了解情况,不再时刻惦记着赶酒场。工作效率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自然也会提高。

第三,这是政治生态的净化

酒桌文化背后,隐藏着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过去,提拔干部要看“酒量”,办事要靠“感情”。如今,提拔干部要看“能量”,办事要走“程序”。禁酒令禁掉的是权力寻租的温床,打破的是“不喝酒不办事”的潜规则。如今,年轻干部不再为“不会喝酒没前途”而发愁,这是实实在在的公平。

        第四,这是现代治理的需要

新时代要求干部专业、高效、廉洁。如果干部喝得醉醺醺,怎么研究政策?满身酒气,怎么接待群众?如今,招商引资靠的是营商环境,不再靠拼酒量;推动工作靠的是制度机制,不再靠“感情深一口闷”。这是治理方式从传统人情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

第五,这是对干部最大的关爱

过去,多少基层干部因饮酒而损害了身体健康?多少家庭因饮酒而产生矛盾?如今,干部体检指标普遍好转,家庭矛盾明显减少。组织看似管得严,实则是最大的爱护。正如一位老同志所说:“过去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现在是保住了身体守住了家。”

说到底,禁酒禁的不是人情味,而是歪风邪气;禁的不是传统习俗,而是陈规陋习。如今,干部下班能陪家人吃饭了,周末能带孩子玩耍了,身体指标正常了,群众评价也变好了。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制度看似冰冷,实则最有温度;规定看似严格,实则最见真情。

本文作者:香港每日电讯评论员  梁志强


(责任编辑:雪峰)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