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东川区脱贫路上的音乐故事

 时间:2020-09-05 08:47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张焱
   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脱贫攻坚纪实展览厅内,永不坠落的扶贫志事迹展柜旁回响着一首感人肺腑的歌,这是当地文艺工作者为缅怀云岭楷模、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扶贫英雄吴国良创作的《忠魂留青山》。

                                                   音乐拍档王杰云与高兴国。李冬雨  摄

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脱贫攻坚纪实展览厅内,“永不坠落的扶贫志”事迹展柜旁回响着一首感人肺腑的歌,这是当地文艺工作者为缅怀“云岭楷模”、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扶贫英雄吴国良创作的《忠魂留青山》。
 
有了文化穷不久,没有文化富不长。决战脱贫攻坚,文化不能缺席。在这片昆明北部的红土地,文艺战线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工作者主动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汲取养分,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力度的新时代文艺作品。特别是近年来原创音乐迸发出的神韵和魅力,记录呈现了这个时代的岁月流变,留下“声声不息”的东川音乐故事。
 
东川小情歌唱进央视
 
2020年春节,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节目,昆明东川的3首原创歌曲惊艳登台,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婉转悠扬的《东川小情歌》,激越昂扬的《朵朵当阳朵朵红》,娓娓动听的《牯牛彝韵》,由本土音乐人倾情奉上的动听旋律,在高原红土地上演绎出一幅花开彩云之南、决战脱贫攻坚、欢歌幸福家园的生动画面。
 
东川是一片原创音乐的沃土。这里长期活跃着一群民间音乐人,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有的专注于文艺创作,有的属于业余爱好,源源不断生产的文化产品,都来自情真意切的乡土眷恋。一山一水、一枝一叶、一人一物、一事一情,在他们的笔下、他们的音符中,打开了一片辽阔而美丽的精神家园,歌唱了人民,唱响了家乡。
 
和当地群众聊起东川的原创音乐,他们如数家珍,马上能讲出一连串作品。《美丽的东川》《激越东川》《脱贫攻坚路》《一个不能少》《扶贫路上好干部》《舍块九妹》《一江清水 两岸青山》《牯牛山下》,抗疫歌曲《你是逆风飞翔的天使》《伴你2020》等。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在这些优秀歌曲的背后,辛勤耕耘着一个个名字,张三、马宁、张楠、戴青、冯伟东、王杰云、高兴国、陈刚、徐剑、李红云、马飞、杨发忠、余兵……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创作人,有的用自己的工资做录音室,有的用自己的工资请歌手唱。写就一首歌曲或许不难,但把歌声传唱出去却不容易。正是这样的坚守,让人们感受到了好山好水有好歌的那份执着和坚定。
 
“业余作者”赤子情深初心依旧
 
自称业余作者的王杰云,是东川文艺及音乐创作群体里面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一位。《忠魂留青山》《东川小情歌》《朵朵当阳朵朵红》《小翠花》《一江清水 两岸青山》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就出自他的笔下。他有十余年教师生涯,从小学教到初中再教高中,离开三尺讲台后,转战基层多个行业。他于1989年写下第一首诗歌《梦中百合》,1995年写成第一部小说《火红的围巾》,至今码字数以百万计。这位跨界颇多且高产的创作人,作品多得自己都记不全。
 
痴迷地跋涉在文艺创作路上31载,王杰云从未间断过学习和写作,在朋友们的眼中,他既是老师也是诗人,既是歌者也是作家。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散文还是杂文,随笔还是小说,剧本还是词赋,都有所涉猎且驾驭自如,写一样像一样。单在音乐方面,近年来他就与别人合作写了将近50首原创歌曲。被人称赞创作力过人,王杰云谦虚一笑,只道自己是个打酱油的,如果非要给一个身份定位,他会顽皮地说:“那你就把我看成一个诗人吧!”
 
在今年10月即将上映的讲述凉山教育脱贫故事的电影《生命底色》中,词作人王杰云与“山鹰组合”的沙玛拉且第二次合作,写了主题曲《念》。此前,两人曾首次合作创作了歌曲《水中月》。上海援滇干部边慧夏在昆明市挂职期间,有感于许许多多个扶贫帮困、两地情缘的感人故事,邀请王杰云和另一位青年音乐人高兴国三人一起创作了《云南扶贫故事》,歌曲一经推出,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并荣获2019年云南网络文化节“年度十佳作品”奖。2020年7月,三人再度携手,特地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创作了《并肩的地方是晴天》。“君住江之头我住江尾,山水的情缘东西相连。集结号召唤离开了家园,光荣的使命历练信念。一起并肩的地方是晴天,山与海的相恋,初心不变!”
 
舍块大山深处飞出“金凤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东川区兴玉路上的九九文化艺术工作室,传来阵阵优美的乐器演奏声。工作室的主人叫高兴国,一个从葫芦丝演奏家跨界到作词作曲及演唱的青年才俊。
 
高兴国是青年葫芦丝及巴乌演奏家、作曲家、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艺术学院葫芦丝高级教师、重庆现代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在全国葫芦丝大赛上先后荣获金奖5次、银奖1次,并受邀成为大赛评委。他精通数十种乐器的演奏,用一年时间研习谱曲,个人创作的20余首作品入选中国民管考级教材。葫芦丝代表作品《沧海》《西域》风格自成一派,演奏技巧更是在业界创下新高度,成为后辈学习的经典。2018年8月,因母亲去世,他挥泪惜别执教地重庆。33岁时,这位全能型的音乐才子回到红土地,在家乡开启了新的音乐旅程。回到东川后,致力于推广民族乐器演奏教学,先后有5所学校的数千名学生学习葫芦丝,他至今仍在坚持为3000多名学生进行免费教学。这就是高兴国的音乐履历。
 
时至今日,高兴国对20多年前在舍块乡老家学吹笛子的光景仍然历历在目。“父亲有一支笛子,农忙回来偶尔会坐在家门口自娱自乐地吹奏,他并不懂音乐,只是凭着感觉吹。当时我六七岁,听了觉得很新鲜,也很好玩,就学着他吹了。”
 
说起高兴国的音乐,就不得不提到王杰云。这对音乐拍档曾经同校,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多年后因为音乐再度重逢,从第一首作品《牯牛山下》开始,两年来合作写就了30多首原创歌曲,也因此被音乐同行称为东川的伯牙子期。
 
在九九文化艺术工作室,经常有这样一个场景,高兴国专注地抱着吉他反复试唱,王杰云不时在谱上勾勾画画。一曲唱罢,两人开始对不协调的转场过渡、词曲适配展开讨论。这样的斟酌修改,往往就是一整夜。甚至两人茶余饭后的闲聊,都能令各自有所触动,情之所至,灵感便来了。一番创作,几经修改,便成了一首歌,可谓默契十足。
 
这期间,他们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创作出一首首高品质音乐作品。献给东川人民警察的《红土卫士》,为广电人而写的《广电情怀》,歌唱林草人的《一江清水 两岸青山》,聚焦交运人的《奔向远方》。展示风土人情、传承铜山精神、凝聚脱贫攻坚力量的《因民》,历时两月深入采访创作完成的《脱贫路上的五朵金花》等。
 
“牯牛山下五朵花,五朵花;金沙江畔灿如霞,灿如霞;康庄大道一起走,一起走;红土开遍幸福花,幸福花!”当为记者现场弹唱起这首《脱贫路上的五朵金花》时,高兴国掩饰不住喜悦之情,表示这首是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之一。“在我的音乐创作路上,感受最深的就是为东川、为家乡宣传千千万万遍,这条路我们还要坚持一起走下去。”
 
本文作者:李严 李冬雨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